
資料收集與研究:在開始檢測前,檢測人員需收集智能疏散系統的相關資料,包括系統設計圖紙、設備清單、產品說明書、安裝調試記錄以及上次檢測報告等。通過仔細研究這些資料,了解系統的架構、設備型號和性能參數,熟悉系統的安裝位置和布線情況,為后續檢測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。
檢測工具準備:根據檢測需求,準備各類專業檢測工具。常用的檢測工具包括照度計,用于測量疏散通道、安全出口等區域的光照強度;秒表,用于記錄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的啟動時間、持續工作時間;絕緣電阻測試儀,檢測電氣線路的絕緣性能;接地電阻測試儀,測量系統接地電阻是否符合要求;以及萬用表,用于檢測電壓、電流等參數。確保所有檢測工具都經過校準且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,以保證檢測數據的準確性。
二、外觀檢查
設備完整性檢查:對智能疏散系統的各類設備,如應急照明燈具、疏散指示標志燈具、應急照明控制器、集中電源等進行外觀檢查,查看設備是否有損壞、變形、破裂等情況。檢查燈具的外殼是否完好,燈罩有無破裂,指示燈是否正常顯示。確保應急照明控制器和集中電源的外殼無破損,顯示屏、操作按鈕等部件功能正常。
安裝牢固性檢查:確認應急照明燈具和疏散指示標志燈具的安裝是否牢固,有無松動、脫落的跡象。檢查燈具的安裝高度、角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,確保疏散指示標志的指示方向清晰明確,不會給人員疏散造成誤導。對于壁掛式燈具,檢查其固定螺絲是否擰緊;對于吊裝式燈具,檢查吊鏈、吊鉤等部件是否牢固可靠。
三、功能檢測
應急照明功能檢測:切斷正常供電電源,模擬火災等緊急情況,觀察應急照明燈具是否能在規定時間內自動切換至應急狀態并點亮。使用照度計測量疏散通道、安全出口、樓梯間等關鍵區域的照度,檢查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要求。一般來說,疏散通道的照度不應低于1lx,人員密集場所的疏散通道照度不應低于3lx,樓梯間的照度不應低于5lx。同時,記錄應急照明燈具的持續工作時間,通常不應少于90分鐘。
疏散指示功能檢測:同樣在切斷正常電源后,檢查疏散指示標志燈具的指示方向是否正確,是否能清晰地引導人員疏散。觀察疏散指示標志燈具的亮度是否足夠,有無閃爍、熄滅等異常情況。對于具有語音提示功能的疏散指示標志,檢查其語音提示是否清晰、準確,內容是否符合要求。
應急照明控制器功能檢測:操作應急照明控制器,檢查其各項功能是否正常。測試控制器對燈具的控制功能,如遠程開啟、關閉燈具,切換燈具的工作狀態等。檢查控制器的故障報警功能,人為制造一些故障,如模擬燈具故障、線路短路等,觀察控制器是否能及時準確地發出報警信號,并顯示故障類型和位置。同時,查看控制器的歷史記錄功能,是否能記錄系統的操作日志、故障信息等。
集中電源功能檢測:對集中電源進行充放電測試,檢查其充電功能是否正常,充電時間是否符合規定。在放電過程中,監測集中電源的輸出電壓、電流是否穩定,能否滿足應急照明燈具和疏散指示標志燈具的用電需求。檢查集中電源的過壓、過流、短路保護功能是否可靠,當出現異常情況時,集中電源能否及時切斷輸出,保護設備和人員安全。
四、聯動功能檢測
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檢測:將智能疏散系統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進行聯動測試。模擬火災發生,觸發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探測器,觀察智能疏散系統是否能及時接收到火災報警信號,并根據預設的疏散方案,自動調整應急照明燈具和疏散指示標志燈具的工作狀態,引導人員疏散。檢查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與智能疏散系統之間的通信是否穩定、可靠,有無信號丟失、誤報等情況。
與其他消防設施聯動檢測:除了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外,智能疏散系統還可能與其他消防設施,如防排煙系統、防火卷簾等進行聯動。測試智能疏散系統與這些消防設施的聯動功能,確保在火災發生時,各消防設施能夠協同工作,共同保障人員的安全疏散。當防火卷簾下降時,智能疏散系統應相應調整疏散指示方向,避免人員誤入危險區域。
五、檢測結果記錄與評估
檢測數據記錄:在整個檢測過程中,檢測人員要詳細記錄各項檢測數據,包括外觀檢查情況、功能檢測結果、聯動功能測試情況等。對于不符合要求的項目,要準確記錄問題所在、測量數據以及現場情況,為后續的整改和分析提供依據。
檢測結果評估:根據檢測數據和相關標準規范,對智能疏散系統的運行狀況進行全面評估。判斷系統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和國家相關標準,對于存在的問題,分析其產生的原因,提出整改建議和措施。若發現系統存在嚴重安全隱患,應及時通知相關單位進行整改,整改完成后進行復查,確保智能疏散系統始終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。

綜上所述,智能疏散系統的檢測流程涵蓋檢測前的資料收集與工具準備,外觀檢查設備的完整性與安裝牢固性,功能檢測應急照明、疏散指示、控制器及集中電源等功能,聯動檢測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及其他消防設施的協同,以及最后的檢測結果記錄與評估。